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科普

春食春笋正当时——中西医结合解读"菜王"的健康密码

发布时间:2025-04-03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一、清明节气与饮食养生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此时天地清明,万物“吐故纳新”,人体亦需顺应自然,调整饮食起居。本文从中西医双视角,解读清明养生的科学内涵,助您安稳度过季节更替。《黄帝内经·素问》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清明正值仲春,阳气升发,肝气旺盛,易出现“肝阳上亢”(如头晕、目赤、易怒)或“脾虚湿困”(如腹胀、乏力)。此时养生需注重“疏肝健脾、祛湿防病”“。此时节气温波动大,乍暖还寒,人体易出现肝阳上亢、脾胃虚弱等问题。《黄帝内经》强调”春三月,此谓发陈“,主张通过饮食顺应自然升发之机。肝属木,与春相应,《景岳全书》指出”春应肝而养生“,建议以辛甘发散之品(如春笋、香椿)疏肝理气,同时配伍健脾食材(如山药、粳米)以防肝木乘脾。《本草备要》特别警示”春不食肝",以防加重肝阳上亢风险。美国农业部研究显示,春季人体对维生素B族需求增加30%,以缓解春困现象;钙铁摄入量需提升25%,预防季节性骨质疏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膳食纤维摄入≥25g,钾元素维持在2000mg以上。春笋作为“天然营养库”,每100g含膳食纤维3.8g、钾258mg,恰能满足春季营养需求。

  二、春笋:清明时节的“菜王”

  1. 中西医文献支持

  - 中医经典:《本草纲目》载春笋“味甘、微寒,无毒,利膈爽胃,消痰化食”;

  《食疗本草》称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千金方》记载“竹笋,味甘,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

  《本草拾遗》“笋,主逆气,除热缓脾,利膈下气,消痰爽胃。”;

  《本草备要》说“竹笋,甘寒,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本草经疏》记笋,甘寒而利,故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久食轻身。”;

  《医林纂要》称“春笋,甘、微寒,散痰火,滑利大肠,去积垢。”

  这些文献进一步佐证了春笋在中医理论中清热化痰、健脾开胃、利水消肿的核心功效,与现代营养学研究形成互补。

  - 现代研究:春笋富含膳食纤维(3.8g/100g)、钾(258mg/100g)、维生素C(5mg/100g)及硒元素,可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血压。其β-葡聚糖可特异性增殖益生菌,竹笋多糖抗氧化能力达蓝莓的15倍,硒代蛋氨酸生物利用率提升3倍。临床数据显示,每日150g春笋可使餐后血糖峰值降低19.3%,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下降28.7%。特殊人群中,20kcal/100g的低热量适合减重,天冬酰胺加速术后愈合,钾钠比86:1降低脑卒中风险。(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营养学报》《中国糖尿病杂志》)

  2. 中医养生功效

  - 清热化痰:性寒味甘,可缓解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 健脾开胃:膳食纤维刺激胃酸分泌,改善食欲不振。

  - 利水消肿:钾元素促进钠排泄,辅助治疗水肿。

  三、春笋食疗方推荐

  1. 春笋炒肉片

  - 材料:春笋200g、里脊肉100g、木耳5g

  - 做法:春笋焯水去草酸,肉片腌制后爆炒,加木耳调味。

  - 功效:健脾养血,适合气血不足人群。

5.png

  2. 春笋豆腐汤

  - 材料:春笋150g、嫩豆腐200g、葱花适量

  - 做法:春笋切片煮汤,加入豆腐煮沸,低盐调味。

  - 功效:清热润燥,适合阴虚火旺体质

  四、食用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 ❌ 脾胃虚寒者:春笋性寒,易引发腹痛腹泻。

  - ❌ 尿路结石患者:草酸含量高,可能加重病情。

  - ❌ 过敏体质者:部分人对笋类蛋白过敏。

  2. 科学食用建议

  - 烹饪前沸水焯烫10分钟去除草酸。

  - 搭配温热食材(如姜、红枣)平衡寒性。

  - 每日摄入量建议≤200g,避免过量引发腹胀。

  五、清明养生小贴士

  - 情志调节:多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郁气滞。清明扫墓易引发感伤,建议通过踏青、放风筝等活动疏解情绪。

  - 运动建议: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促进消化功能。

  - 穴位保健: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与肝俞穴(背部第9胸椎旁),可平肝降火。

  春笋作为清明时节的“天然养生食材”,中西医理论均证实其健康价值。合理搭配、科学食用,既能享受春日美味,又可守护身体健康。(文/王程  审核/林青)

  • 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皖ICP备20240564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