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气温回暖。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对应,肝在五行中属木,主升发。养生之要在顺四时而避寒暑,春季养生要合乎肝喜条达及主升发之性,既要避免肝气升发太过,又要避免肝气郁遏,升发不足。养生不当则可伤肝。因此,惊蛰养生,首重养肝。
一、饮食调养:少酸多甘,润燥滋阴
少酸多甘:减少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增加南瓜、山药、红枣、燕麦等甘味食材,健脾疏肝。
润燥滋阴:惊蛰风盛干燥,可饮蜂蜜水、梨藕汤,或食用百合、银耳,缓解口干舌燥。
壮阳御寒:如韭菜、洋葱、大蒜、生姜等。
推荐食谱:菠菜猪肝汤(补血养肝)、滋阴清肝菊花饮。
二、起居有常:春捂有度,夜卧早起
防风寒。惊蛰多风,乍暖还寒,寒暖流交替频发,气温波动大,衣物添减频繁,稍不注意则易受凉感冒,应做到适当的“春捂”。同时,春捂也是为了保护人体刚刚生发的还比较稚嫩、柔弱的阳气,以免被风寒所伤。
夜卧早起。建议22点前入睡,6点起床,避免熬夜耗伤肝血。晨起拉伸筋骨,助阳气升发。
三、情志与防病:疏肝理气,防未病
疏肝理气:肝主情志,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注重情志调达。平常可以多培养兴趣爱好,适当的娱乐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比如利用闲余时间听音乐、画画、下棋、写书法、外出踏青等,这些都是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好方法。
重点防病:
防感冒:外出随身带外套,避免出汗后吹风。
防过敏:过敏体质者减少接触过敏原,外出戴口罩。
四、运动建议:舒展筋骨,升发阳气
晨练养肝八步操:疏肝理气身体好。
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促进气血循环。
郊外踏青:放风筝,接触自然绿色,舒缓压力,改善眼睛疲劳。
五、惊蛰养生法:穴位按摩 艾条灸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摩此穴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情绪波动。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按摩此穴有助于缓解头痛、感冒等症状。
艾灸:温经散寒:艾灸大椎(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肝俞(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穴位,帮助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也有助于肝气条达。(文/张婷 审核/林青)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