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得了糖尿病足我们应该怎么办?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时常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扩张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等,均有显著效果,可预防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
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血糖管理并及时到医院就医,同时做到:
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各类营养素摄入要均衡,以保证总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
3、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湿度及有无皮损、水肿、疼痛、感觉异常等。
4、抬高患肢30°~40°,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
糖尿病足的预防方法
1、保持足部清洁
定期清洁足部,坚持每天洗脚,洗脚时应合理控制水温,以38℃为参考控制区间,可使用水温计或手肘测量水温,浸泡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避免过度浸泡双脚。之后使用柔软的毛巾将足部水分擦干,使其保持清洁干爽状态。涂抹润肤膏,避免足部出现皲裂或干燥等情况。
2、选择适合的鞋袜
合适的鞋子与袜子对脚部舒适度有一定影响,应避免赤脚走路或穿足部外露的鞋子。鞋子应选取鞋尖较为宽大大小合适,透气性好的平跟鞋。在买鞋时最好在下午或晚上进行试穿。袜子的选取应以松紧舒适,羊毛或纯棉袜为主,避免穿袜腰过紧的袜子,对脚踝部位造成挤压。
3、按时修剪指甲
定时修剪趾甲,以水平方向修剪趾甲,避免损伤皮肤。若长时间未修剪趾甲,其长度过长会导致细菌在趾甲缝中累积增加感染等发生风险。患有脚癣、甲沟炎等疾病的患者应就医接受治疗,避免加重感染。
4、合理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保障摄入充足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进餐规律,定时定量,可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盐、高油的食物,控制糖分的摄入占比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 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 15%~20%、碳水化合物 45%~60%、脂 肪 20%~35%。同时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一口菜一口肉一口主食循环进食的习惯。
5、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且强度适宜的运动对人体胰岛素敏感性提升有一定作用,可辅助血糖控制,对减轻患者体重,改善血液循环均有积极作用,从而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此外,应注意戒烟,保持良好作息。吸烟过程中吸入的有害物质会对人机体正常代谢产生抑制作用,烟草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对人体血管收缩频率会构成影响,导致其出现痉挛等情况,造成足部缺氧、缺血,引发糖尿病足。因此,应注意戒烟,减少被动吸烟。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30分钟运动,每周至少 3-5次,每次 30~45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 50%以上,结合年龄和自身体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一周 2 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 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将日常活动和运动融入生活计划中。注意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6、每日检查足部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包括细小伤口、水肿、触摸感觉减弱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中医护足
1、中药熏洗
方法:使用黄芪、地黄、天花粉等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作用的中药进行足部熏蒸,水温保持38-40度水温,每次泡20分钟左右,一天一次。
作用:通过热力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2、穴位按摩
主要选穴: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强筋壮骨之功效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血功效
太溪: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主治肾虚证
方法: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进行按揉,用拇指在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指柔法)每次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作用:有助于缓解局部疼痛和水肿,促进足部恢复。
糖尿病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认知。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采取措施,就能将这个“沉默的杀手”转换为健康的动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治疗,监测血糖,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努力提高幸福感!(文/朱勇 审核/林青)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