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呼吸道健康保卫战
春节过后,正值春冬交替之际,气温和湿度变化反复无常,各种细菌、病毒也活跃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控的数据显示:在2024至2025年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持续上升,大部分地区以甲流为主,部分地区出现乙流共同流行情况。此外,人偏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虎视眈眈。我们的呼吸道健康面临着威胁与挑战。
01实验室检测:呼吸道健康的守护者
实验室检测,在守护我们呼吸道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症状相似的情况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指明用药方向。
抗原?抗体?核酸
【抗原】可以看作病原体的标志特征。抗原检测往往适用于发病初期,方便快捷,甚至可以居家自测。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有限,加之采样如果不规范,很容易漏检或假阳性。
【抗体】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与病原体进行“战斗”的“特种部队”,可以特异性结合并清除抗原。抗体检测十分快速便捷,但往往出现在疾病后期,比如流感抗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一周显示阳性,且阳性之后可以存在4至8周甚至更长时间,检测窗口期较长,时效性不理想,对于疾病早期、当下的诊断治疗意义不佳。
【核酸】病原体的独特基因,可以理解为其“身份证号码”。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核酸扩增检测已经成为临床病毒学诊断的“金标准”。
因此,以流感为例,我们一般推荐咽拭子或者鼻咽拭子的抗原或核酸检测(捅鼻子或捅嗓子),有条件的情况下更推荐核酸检测。
为什么要做病原学测试
不同病原体引发的临床症状往往相似,难以区分,比如发热、咳嗽等,但是治疗用药完全不同。传统诊疗依靠于血常规、C反应蛋白,但人体对于病原体的反应的差异不同,以及混合感染情况常增多,使得血常规、C反应结果对应特征变化不明显。以血常规来说,尤其是小朋友,单纯血常规是无法明确判断孩子这次生病是不是流感导致的:因为流感患儿的血常规指标以白细胞为例早期可以正常、可以降低,个别病例还可以轻度升高。但病原学检测近年来检测效率大幅提升,更为方便快捷地为临床提供精准的检测结果,为后续用药等治疗指明方向。
为什么明明有症状,但检测报告都是阴性
首先,病原体的种类很多,以我们常用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有三项、九项,多至24项等等。这些项目不一定覆盖到患者本次引发感染的病原体,这种局限性容易导致症状明显,但检验结果是阴性。结合我们之前提到过,在疾病进程中对于检验项目的选择是否合适,也关系到结果的有效性。其次,采样是否规范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错误的样本,即便后续各环节质量控制都做到完美,它也无法准确反映出我们个体当下的身体状态。
02防护攻略:轻松制定,守护健康
呼吸道传染病在中医中通常属于“温病”范畴,由外邪侵袭人体引起。在防护方面,中医也是强调“未病先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因此增强体质、提升正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
1. 定期开窗通风。特别是在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时,更要注意通风换气。
2. 正确佩戴和摘取口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外出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3. 勤洗手。建议使用肥皂、洗手液等,使用流动水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后,更要及时洗手。
4. 饮食调节,合理膳食。建议保持清淡、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冬季饮食可以温热为主(比如姜、枣等),多喝温水,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损伤脾胃。
5. 适量运动,作息规律,提升正气。建议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中医也有太极拳、八段锦等特色健身功法。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此外,保持规律作息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
6. 情志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缓解压力,有助于预防和疾病康复。
7. 中医内服外治。中医方剂、药膳等建议要在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所谓“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外治方面,比如穴位按摩、刮痧、浴足等等对防治都有一定的效果。国家卫健委也推荐了一个预防穴位——大椎穴(督脉,头微微前倾,脖子后方最明显的突起是第七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就是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汇的穴位,统领一身阳气。在淋浴的时候可以选择温度适宜的热水来冲洗大椎穴一至两分钟,鼓舞身体的阳气。
8. 接种疫苗。区别于普通感冒大多数并发症比较轻,流感则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来说,接种疫苗更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措施。但是疫苗的保护力不是100%,总体约有60%至80%,但大部分可以有效地减轻症状,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总之,面对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我们应注重防护、提升正气。出现症状不要轻视,及时就诊,尽早确定病因,结合中医特色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