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春天不是“困”天!打破春困魔咒的中医智慧
春天的阳光温柔地唤醒大地,你却像被按了“暂停键”——眼皮沉重、情绪低落,甚至胃口全无?这是身体与自然规律"失调"发出的警示信号!《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意思是春天要顺应万物生发的特性。这个季节应当改变冬季闭藏的状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如果体内存留有冬季积聚的寒湿之气、长期高脂饮食或负面情绪积压,就容易出现"春困"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过敏症状及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中医认为,肝是春季养生的核心。它像一位指挥官,调度全身气血,掌管情绪疏泄。当肝气郁滞时,气血运行就会不畅,导致人出现烦躁、倦怠的症状;而肝火过旺时,则容易引发口苦、失眠等问题。要改善春困现象,重点在于"疏解肝郁、升发阳气"。
02春日饮食的活力公式:晨起一杯“太阳茶”
午晚间两碗“调和菜”
1.太阳茶:晨起宜饮生姜红枣茶(生姜3片、红枣5枚煮沸),驱散寒湿,助阳气升发;生姜的辛散之力能驱散体内残留的寒湿,红枣甘甜入脾,如同给身体按下“启动键”,唤醒沉睡的阳气。
2.香椿炒鸡蛋:自然的调和之道: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其辛温之性可通肾阳;鸡蛋滋阴润燥,平衡肝火。这道菜看似简单,却暗含中医“五行相生”的智慧——木(肝)生火(心),火生土(脾),一碟小菜竟能调和肝脾,激发全身能量。
3.晚餐推荐枸杞叶猪肝汤(枸杞叶50克、猪肝100克),枸杞叶清肝明目,猪肝补血养肝,尤适合熬夜人群。
03生活起居:牢记科学春捂秋冻+睡前SPA
1.科学版“春捂秋冻”:护住两个“生命开关”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养生智慧,但若盲目"捂"反而可能影响健康。中医讲究科学保暖,尤其注重保护关键部位——肚脐(神阙穴)和足底(涌泉穴),这两个部位被视为人体元气的门户,适当保暖能帮助固护正气。例如:神阙穴(肚脐):这里是胎儿时期的生命通道,中医视其为“先天之本”。穿一件艾绒肚兜或高腰裤,能防止寒气从肚脐入侵,避免腹泻、痛经等问题。涌泉穴(脚心):“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脚是阴经交汇之处,最易受寒。春季坚持穿棉袜,睡前用花椒水泡脚(10克花椒煮沸后兑温水),不仅能驱寒助眠,还能引火归元,缓解上热下寒的体质。
2.夜间经络SPA:5分钟释放肝郁压力
睡前先叩齿36次(固肾气),再以桃木梳从发际线梳至后颈百会穴(头顶正中)100下(通督脉),最后双掌搓热推揉两胁(腋下至肋缘),疏肝利胆。这里正是肝胆经的循行路线,如同给肝脏做了一场深度按摩,郁结的情绪随着手掌的温度悄然消散。
04情绪排毒术:中医的快乐秘方
肝主情志,春季易现烦躁焦虑,可晨练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双臂上举拉伸胆经)与“摇头摆尾去心火”式(扭转脊柱泄肝火),每式重复9次。情绪波动时练习“嘘”字诀:双脚开立,深吸气后吐气发“嘘”声,目视远方,连做6次(源自《养性延命录》)。午后可拍打胆经(沿大腿外侧裤缝线自上而下拍打至脚背,左右各50次),刺激环跳穴(臀部外侧凹陷处)、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疏通肝胆气机。抑郁者宜踏青赏花,接触土壤中的母牛分枝杆菌(可提升血清素分泌),或习练书法,篆书圆润藏锋可平肝阳,隶书方正稳健能调脾胃。
05春季健康“拆弹指南”:感冒、过敏、失眠逐个击破
1. 感冒:艾灸一招灵
春季温差大,风寒易从后颈大椎穴(低头时颈部凸起的骨头下方)入侵。感冒初起时,用艾条灸大椎穴10分钟,或围巾包裹脖颈,喝一碗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颗+红糖1块),驱寒效果远胜吃药。
2. 花粉过敏:口罩+中药双保险
春季花粉易诱发过敏,敏感人群外出建议佩戴口罩防过敏原。中医推荐黄芪等抗敏药材调理,可增强免疫力。另外我们还可以用淡盐水洗鼻,饮用薏米红豆汤等方法缓解因过敏引起的症状。
3. 失眠烦躁:睡前敲胆经,一觉到天亮
胆经循行于大腿外侧,睡前自上而下拍打50次,重点刺激环跳穴(臀部外侧凹陷处)和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胆经通畅后,肝气得以疏泄,自然夜梦安酣。
06颠覆认知:这些“养生法”可能是坑!
1. 盲目排毒=自损元气
春季肝气本旺,滥用番泻叶、大黄等泻药会损伤脾胃阳气。真正安全的“排毒法”是:荷叶10克+山楂5克煮水,既能祛湿又不伤正气。
2. 过度进补=阻碍生机
阿胶、熟地等滋腻食材适合秋冬进补,春季食用反而会阻碍阳气升发。此时宜“清补”——山药小米粥(山药50克+小米100克)健脾益气,枸杞叶猪肝汤(枸杞叶50克+猪肝100克)补血养肝,清淡中见真章。
3. 晨练太早=引邪入体
凌晨5点前阳气未升,此时锻炼易受风寒。最佳晨练时间是日出后(约6-7点),配合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升发阳气的同时拉伸胆经,让一天活力满满。
07你的春日焕新行动清单
1.早餐革新:生姜红枣茶+山药小米粥,启动一天的阳气引擎。
2.办公间歇:每隔1小时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2分钟,泄肝火、防烦躁。
3.晚间仪式:花椒水泡脚+拍打胆经,疏通经络助深眠。
4. 周末任务:赤脚草地散步+写一幅篆书,让自然与艺术双重疗愈。
春天不是用来“熬”的,而是用来“燃”的!用中医的智慧,让身体与自然同频共振,唤醒沉睡的活力。从一杯茶、一道菜、一个穴位开始,你会发现:所谓养生,不过是与天地共舞的诗意。
脑病一科链接:https://www.shsgah-hospital.cn/portal/channel_52/ch_52.html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