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统一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确保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内科学与诊断学课程教学工作有序开展,8 月 29 日下午,我院内科学及诊断学教研室在行政楼 4 楼会议室召开首次集体备课会议。分管教学院领导翟从永出席会议,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方方教授受邀指导,科教部负责人胡谦、内科教研室主任李明远、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孔令洋及两大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参会。
会议分两阶段进行。在内科学教研室集体备课环节,李明远主任首先介绍了教研室师资配置、课程架构及本学期教学任务安排,明确了各章节教学衔接要点与质量把控标准。随后,教研室副主任医师李凤以“心血管系统总论”为主题开展示范教学,从课程导入、知识点拆解到临床案例结合,完整呈现了一堂高质量理论课的教学流程。示范教学结束后,方方教授结合教学督导经验进行点评。他强调,集体备课是保障教学同质化的关键抓手,需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锚定目标,精准对接人才培养需求与执业医考要求,梳理教学内容的主次关系;二是挖掘思政,将医德医风、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自然融入理论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三是创新方法,通过典型病例分享、跨章节知识串联,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李明远主任随后补充强调教学规范:全体教师需严格遵守上课时间,课前做好临床工作交接以保障医疗安全;授课时统一着装白大褂,展现医师职业形象;熟悉课程内容,做好章节间教学衔接,严禁私自调课;始终以高标准把控教学质量,注重言行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
在诊断学教研室集体备课环节,孔令洋主任先就教研室本学期课程重点、实验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进行说明,明确诊断学作为临床基础课程的核心定位,要求教师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导向。随后,检验中心赵华医生以“血液学检查”为内容开展示范教学。方方教授针对诊断学教学特点提出建议,强调需加强学生实操能力培养,通过标准化操作示范与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诊断学核心技能。孔令洋主任在总结中提到,诊断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 “桥梁课程”,需重点抓好 “症状诊断”“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三大模块的教学衔接,尤其要强化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诊疗的关联性教学,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会议最后,翟从永对两大教研室的备课成果给予肯定,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优化考核方式,结合课程特点设计理论+实践的综合考核体系,全面评价教学效果;二是重视板书设计,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通过清晰板书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框架;三是强化课堂管理,关注学生学习状态,通过互动提问、案例讨论提升课堂参与度。同时,他明确集体备课需严格落实“三到位”:制度到位,确保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参会率不低于2/3;准备到位,主备课教师需提前备好教具、典型病例等材料;记录到位,完整留存备课内容与讨论成果,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此次集体备课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教学思路、规范了教学流程、凝聚了教学共识。两大教研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医院培养高素质临床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文图/王圆圆 审核/胡谦)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