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科普

长期咳嗽,别忽视了这个疾病!

发布时间:2025-02-10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病例:患者,梁女士,近半年每天咳嗽,晚上咳的更厉害,干咳无痰,咽痒,咽部异物感,就诊于多家医院呼吸(老年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予以抗炎,止咳及喷剂药物口服后症状均未缓解,后医生建议就诊消化内科。

对于咳嗽,

我们往往会忽视一种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什么叫胃食管反流病吧。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为反酸、烧心,以及咳嗽、哮喘、咽喉炎等症状。食管外反流综合征包括咽喉反流,咽喉反流性疾病,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该病是指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误入食管,导致以慢性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约半数单独表现为慢性咳嗽,而无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难以区分,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如果胃食管反流病不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还有可能发生癌变。

 

在中医理论中,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胃虚弱,中气虚弱,失于运化,升降失司,发为吐酸。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泛酸。

image.png02

临床表现

1. 烧心 

烧心是典型症状,尤其是饭后1-2小时左右,明显者可见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感。

2. 反酸

胃内容物回流到食道或口腔,从而产生酸味,有人甚至因此形成顽固性口臭,尤其是当体位改变、用力过猛或进食时,反酸症状更会随之加重。

3. 咳嗽

总是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少数胃食道反流患者容易出现肺部症状,如呛咳、哮喘等,严重的可能引发肺脓肿。

4. 胸痛  

部分胃食管反流患者有胸痛症状,尤其是胸骨后疼痛,有时放射至肩背部、颈部和上肢,或耳朵周围及下颌疼痛。

image.png

如何预防?

1、进餐时间应规律,避免进餐过快过饱,每餐做到七八分饱。如果有饥饿感,可以在两餐之间规律加餐。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咖啡、浓茶,甜食,酒精,碳酸饮料,黏性食物等。

 

2、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餐后也应避免立即卧床。睡觉时可调整床头高度约15-20cm,使后背抬高,减少夜间胃酸反流。

 

3、避免紧身衣物:紧身衣物会增加腹部压力,导致胃酸反流。

 

4、超重和肥胖患者应适度减肥,不过,控制体重要循序渐进,以每周减重1kg为宜。

 

5、保持心情舒畅,劳累、精神紧张、生气均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要注意调节情绪,少生气,少焦虑。

如何自我调节?

1、穴位按摩:

中医穴位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下几个穴位尤为关键: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处。按摩此穴可理气止痛,缓解胃脘不适。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此穴为强壮要穴,常按可健脾和胃,增强体质。

 

2、药膳调养:

药膳是中医调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既满足口感需求,又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山药粥: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阴润燥的功效。将山药与粳米同煮成粥,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

 

陈皮瘦肉汤: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将陈皮与瘦肉同炖,不仅味道鲜美,还能调和脾胃,减少反酸症状。

 

当然,药膳调养也需因人而异。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中医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药膳方。

 

3、有氧运动:

散步: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建议每天进行,但避免饭后立即进行。

 

瑜伽:通过温和的体式和呼吸练习,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同时减少腹部压力。

image.png 

太极拳:动作缓慢,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同时减轻腹部压力。

 

健脾养胃功:我科自创的一套健脾养胃功法,该功法是以脾胃的生理功能为基础,结合中医的经络穴位,调理脾胃。


 


  • 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皖ICP备20240564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