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背景
为推动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22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正式获批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合作共建,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月正式启动运营。医院肩负着将上海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引入安徽,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提升安徽省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重任,以实现“大病不出省”的民生目标。
二、合作模式
(一)横向联动省级三甲医院
2025年5月15日,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签订医联体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聚焦疑难重症协同诊疗、专科深度共建、人才联合培养、急危重症转诊机制四个核心领域。依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器官移植资质和曙光医院脏器纤维化诊疗优势,建立终末期患者中西医协同救治通道;首批开展普外科、骨科、康复科等重点专科共建,通过技术共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培育兼具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的复合型医疗骨干;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优化区域急救资源配置。
(二)纵向辐射基层医疗机构
2024年3月起,医院积极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关系,目前已与蜀山区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稻香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庐阳区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三孝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宿松县第二人民医院及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庐州女子监狱)等8家基层机构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
三、合作内容与成果
(一)医疗资源下沉与共享
在医联体合作中,医院通过专家下沉坐诊、技术指导等方式,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已签订9家医联体合作单位,包括1家省级三甲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省域内县级医院及1家事业单位医院。设立“医联体运营官”,建立医联体专家库,创新运营模式,发挥专科优势,促进医疗资源下沉,2024年累计派出近200人次专家,在基层开展坐诊、培训和技术指导,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分级诊疗体系,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惠及更多民众;截止2025年6月,医院常态化参加医联体单位“中医集市”4次,活动累计共服务200余人次。
(二)特色服务与惠民举措
医院派遣知名专家及医疗骨干下沉社区医院,合作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网格化服务模式。
医院与社区联合开展影像检查项目预约服务,居民在社区医院完成初步诊疗后,参照基层收费标准缴纳检查项目费用,凭借预约回执单和有效身份证件直接来院完成影像检查项目,总费用减少20%,即来即做、大大降低排队时间,切实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社区预约省级医院检查项目的实现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支撑分级诊疗协同,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院与社区联合开展上门延续护理服务,居民在社区医院“线上预约”后,社区医院护理人员与医院护理人员共同将线下护理服务“送上门”,有效解决特殊人群的离院护理难题,助力精准医疗服务覆盖“最后一公里”。
探索开展双聘制坐诊,除医疗护理服务之外,双方医院还将派遣医疗骨干前往对方单位定期坐诊,探索开展双聘制坐诊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双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构建符合本地需求的双聘模式,最终实现区域医疗服务闭环,为安徽医疗工作提供有力借鉴。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