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安徽日报农村版】安徽日报农村版2025-08-05 3版报道:立秋养生,中医教你这样吃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文章来源: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098604.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立秋养生,中医教你这样吃

安徽日报农村版2025-08-053版

     7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护士正对患者进行中医理疗。施露 摄

■ 本报记者 施露

梧桐叶落,蝉鸣渐稀,带着未消的暑气和丝丝凉意的立秋节气将于8月7日正式开启。在秋天的伊始,民间素有“贴秋膘”“啃秋瓜”的满满仪式感,也有“防秋燥”“不食姜”的饮食讲究,恰恰契合了中医“秋冬养阴”的理念,也表明立秋正是养生调养的顺应时节。

科学合理“贴秋膘”

“贴秋膘”既蕴藏古人“以膘御寒”的智慧,也有“以肉贴膘”来弥补苦夏劳作后亏虚身体的实用价值。但立足当下,科学合理“贴秋膘”才能达到滋补身体的良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呼吸(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医师汤泽表示,现代人饮食种类丰富,“苦夏”导致体重减轻的现象已十分少见,因此要科学合理“贴秋膘”,不可盲目跟风。

哪些人群适合“贴秋膘”呢?“体重偏低、患有消耗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和高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他提醒以下人群应谨慎“贴秋膘”:老年人、胃火旺盛、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人群,应控制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免“上火”或积食导致消化不良;体重超标、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应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贴秋膘”怎么“贴”出健康?“肉类选择上,建议选择鸡肉、鱼肉、虾肉等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同时减少红肉摄入。”汤泽强调,还需要搭配水果、蔬菜,做到荤素均衡。

润肺养收“防秋燥”

立秋过后,空气变得干燥,“燥邪”开始侵袭人体,润燥养肺是养生的一大重点。“‘燥邪’伤肺,易引发干咳少痰、咽干喉痛等不适症状。”汤泽指出可以多吃梨、百合、银耳、蜂蜜、芝麻等润肺生津的食物。此外也可以采取“多喝水”这一经济实惠的方式祛除燥火,不过喝水并非意味着只喝白开水——白天喝淡盐水补足流汗丢失的电解质,晚上喝蜂蜜水润喉化痰。

润燥养肺之余,也要做好收敛养护。“悲忧伤感易损伤肺气,建议可以适当进行冥想、瑜伽等活动来放松身心。”他提醒,由于立秋后人体处于收敛内养状态,因此不宜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中等强度运动,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开高温。“夏季多贪凉,体内易滞留寒湿,立秋后可通过艾灸、督灸、烫熨、手法按摩等中医疗法来健脾祛湿,以顺应季节变化。”汤泽说。

“秋不食姜”需辨证

古语有言“秋不食姜,令人泄气”,为何入秋后要“少食姜”?亳州市中医院名医堂主治中医师卢维娜解释,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不同于春夏万物“生发”的特点,秋冬自然界处于“收敛”状态,因此人体应顺应“收敛”之气,而生姜、洋葱、大蒜等辛散之物会损耗人的津液和阳气。

不过,“秋不食姜”并非意味着完全不能吃姜,而是需要适度。“初秋(立秋至白露),此时由于暑湿未退、燥气初显,应尽量减少食用。”卢维娜提醒,对于有痔疮、便秘等“上火”症状的阴虚火旺者、肺热燥咳者、胃溃疡患者等,应避免秋季食用生姜。

虽然吃姜要适度,但趁着酷暑的“尾巴”,啃上一口秋瓜,不失为迎接秋天的一大乐趣。“立秋虽名为秋,但往往处于三伏天的末伏或刚出伏阶段,常遇‘秋老虎’,此时啃上一口西瓜,既清热解暑、又生津止渴。”她表示,秋瓜是古人应季最易获得的解暑食材,可以帮助人们消散积攒了一整个夏天的暑气。

“但进入深秋,此时阳气内收、凉燥盛行,贪多秋瓜往往容易出现‘秋瓜坏肚’的情况。所以需要根据节气变化,灵活‘啃’秋瓜。”卢维娜说。

  • 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皖ICP备20240564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