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多部门联合行动,坚持统筹谋划,以人为本,注重细节,从各方面优化医疗服务的流程,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调整病区、改善条件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优化诊疗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向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温馨、优质、高效的服务。医院对病区的基础设施分段分期改造:在住院部坡道处张贴地标,提示患者注意安全通过,坡道特别不方便轮椅通过的区域,及时实施了改造;优化病区布局,使病区床位分布更加合理,适应科室全方位的发展需求。
具体搬迁调整如下:
骨伤一科、骨伤二科自3号楼2楼调整至3号楼1楼;
针灸康复一科自1号楼4楼调整至3号楼2楼;
普外科自3号楼2楼调整至5楼;
针刀康复科自3号楼5楼调整至1号楼4楼
搬迁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保障部(医工部、信息科)、党委工作部等职能科室紧密合作,临床科室医护同仁凝心聚力、充分准备、措施得当,整个搬迁工作无意外发生,做到了科学、高效、安全、有序。
二、新建科室、精细诊疗
自全面接管后,我院与本部两个院区通过统一管理、科室联合、专家对接、技术帮扶等措施,实现共同提升、协同发展,努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和满意的医疗服务。今年5月份,在本部感染性疾病中心的对接管理下,我院新建感染性疾病科。科室团队现有国医大师1人、安徽省江淮名医1人、安徽省名中医2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坚持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主要开展穿刺术、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术、耳穴埋豆术、艾条灸等,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感染科学习培训
为患者做胸腔穿刺
此外,医院近期还在筹划开设院内专病门诊,旨在凸显我院科室特色,为患者提供精细化诊疗服务,凸显我院中西医结合办院特色,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化诊疗服务。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持续筹备当中,涉及全院各科,开设后将对专病门诊的诊疗范围做进一步细化。
三、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1、6月13日,在各部门支持下,脾胃科开展内镜下胃肠粘膜剥离术,手术顺利,圆满成功。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主要治疗早期癌、巨大平坦息肉、黏膜下肿瘤等消化道病变。ESD让早期消化道癌、巨大平坦息肉、黏膜下肿瘤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创伤小,恢复快。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2、针灸康复一科引进“宫式脑针疗法”( 原名神经调衡理念及原极针疗法)。在科室副主任王从振的带领下,将该疗法广泛运用于治疗偏瘫、截瘫、脑瘫及大脑炎后遗症等疾病,特别是在疼痛性疾病和部分内科疑难病方面有疗效,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宫式脑针疗法
四、悉心护理、关怀备至
定期召开护士长会,加强思想认识,强化行风建设。为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上半年护理部组织八次业务培训,并且对我院实习同学进行岗前培训,突出临床服务意识,提高患者就医感受。
规范服务流程,推行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用语。切实落实从入院到出院全程优质服务,做到患者出院有人迎、住院有人管、出院有人送。入院时,主动帮助患者熟悉科室人员与环境,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陪检服务。落实首问负责,不管是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都要负责为患者指引到位、解释到位,避免患者跑空趟。住院期间,用药前解释介绍,用药中注意观察,用药后及时评价,让患者清楚所用何药、药治何病、用后何感。另外手术室开展周末护理常规排班配合择期手术,满足手术患者“早手术早康复”的需求。出院后及时做好出院电话回访工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及健康指导。让患者在家也能感受到医院的牵挂。
五、后勤保障、面面俱到
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整洁、舒适的环境,后勤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电梯轿厢、病房扶手等处安装了消毒洗手液,坚持每天在公共通道门把手、玻璃门、轿厢等处及时消毒登记;在门诊大楼公共卫生间投放洗手液和擦手纸;开展共享轮椅租赁;对院内有害生物进行灭杀;将病员食堂和职工食堂分开,方便患者就餐。
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的共享轮椅租赁
为进一步便捷患者就医,在医院各区域投放了充电宝和饮料机;在住院部、门诊部等区域投放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在院内建设风雨晾晒场,方便患者晾晒衣物。据悉还有一部分便民服务项目正在招标采购中。
为患者提供便利的饮料机和充电宝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更难是坚持。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开拓创新,主动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路上走得更宽、走得更远!(李卓、周绪晶/文 李卓/审核)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