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学界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它不仅为我们临床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需要使用它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临床操作中,传统的留置尿管拔除技术是用注射器把气囊内的水全部抽出,然后予以拔除。拔管时容易引起病人尿道疼痛,拔管后易发生尿潴留等现象,常用的护理对策为热敷、诱导等,但仍有少数病人需要再次导尿。
由于尿管的气囊长期使用后会发生弹性变形,抽出气囊内液体后,气囊不能复原而形成皱褶,拔除过程中通过尿道时可能刺激尿道黏膜,甚至引起出血,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常规拔除后的尿管
面对这一难题,为了减轻患者拔除尿管过程中和拔管后出现的不适症状,我科自2021年1月以来将常规使用的导尿管拔管技术方法进行改良:
1.拔尿管时,抽出气囊内液体后,不要拔出管道,向气囊内注入少许生理盐水(0.5ml),然后进行拔管。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后,可使皱褶消失呈橄榄球形状,避免刺激尿道[1]。
2.可在患者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有利于自主排尿[2]。
改良后拔除的尿管
综上情况,可以明显看出改良后的优点:
1. 减少患者痛苦,增加舒适度。
2. 减少尿管拔除后初次排尿出现的不适感。
3. 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4. 减少患者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5.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张艳玢、童春红/ 图文 王晓云/编审)
参考文献
[1] 倪娜.留置尿管拔管技术的改进方法[J].北方药学,2011,08(7):102.
[2] 侯自梅. 留置尿管病人3种拔管方法对预防尿潴留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旬刊, 2008, 22(030):2789-2790.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