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矛盾
——记热射病下的拾荒者
前言:7月30日,酷热难耐,拾荒者陈老太,六十七岁,安徽颍上人,精神轻度障碍。董医生,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刀科住院医生。午休回院途中遇到中暑脱水的陈老太,简单询问后即将其带回医院,奋夜抢救。次日,陈老太在女儿的陪同下踏上返乡的火车。
董医生的举动让我们想到,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底层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要看好病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处理与医疗相关的事情。董医生在治疗途中先后给其家属打了两次电话,告知其严重后果。试想一下!假如,治疗失败,患者因为热衰竭死亡后,其家属将会如何看待,社会将会如何看待,自己将如何面对自己。尤其是在多起救人者反被诬陷勒索事件发生的当今社会,如果治疗失败,不仅此次的医疗活动可能将会以“费力,不讨好”而告终,甚至董医生自己还会面临被诬陷勒索的命运。此外,医院方面。因为时值休息时段,董医生未能及时请示上级。陈老太病情持续高热,相关急救药品紧缺,刻不容缓的时刻,耽误一时,陈老太可能会因此丧命。此刻,面临的不是单纯的医疗行为,而是道德问题,是规章制度的约束问题。在入职时,大家都会宣誓,要忠于医疗、忠于患者;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如果,董医生按部就班,等待上级批示。耽误的恐怕就不是时间,而是生命了。
当日,作为值班医生的我,同样也处于两难的矛盾抉择中。面对这样一名无主病人,救,担负的可能是违反医院规章制度的责任;不救,背负的就是职业道德的沦丧。
对于医生职业道德这个概念,被誉为“药王”唐代医家孙思邈有精当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名声,訾毁诸医,自矜己德”。然而市场经济下,由于商品经济的竞争性、求利性,金钱的诱惑和利益的驱动,患者在医疗中扮演的角色也出现了分化。修养高者会体谅医生的难处和无奈,对于那些道德沦丧修养低劣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可能就是一夜暴富的绝佳机会。21世纪,新的职业名词“医闹”应运而生。医院的名誉多因此而受损,并且往往不能进行正常的医疗活动,更有甚者,主治医生挨揍,丧命。有关此种报道比比皆是。道德是有层次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角色,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如果出现了医疗道德冲突,那么低层次道德应该服从高层次道德,小道德应该服从大道德。社会道德层次呈现多元化的现实,是社会经济文化激变所致,出现各种道德争论也是很正常的。但前提应该对道德有一个基本认识,否则就会出现道德紊乱,甚至道德冲突。回顾此事,“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等等词汇都是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约束,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推崇,在面对这即将逝去的生命,我们能视若不见吗?我们可以袖手吗?不!我们不能,我们的职业素养,我们的道德底线不容许我们冷漠旁观。无论结果如何,尽力挽救一个在生死线上徘徊的生命,才是一个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优良职业道德的医务从业者所该做的事。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的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意识障碍。其死亡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则可达8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急症。
(针灸针刀科 赵新新)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