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私营经济写入宪法
首次确定法律地位
1993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改革进入新纪元
1999年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法治成为国家意志
2004年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彰显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2018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写入宪法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宪法被称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就是说,国家各项权力必须在宪法的轨道上运行。从制定宪法到落实宪法,从尊重宪法到遵从宪法,宪法在公众心中的分量,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的质量。那么关于宪法的知识您了解多少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为何要设置“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设立宪法日的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宪法日历年主题
历年来,国家宪法日主题与时俱进,具有无可比拟的 先进性和时代性。
◆2014年,国家首个宪法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添了新时代内容: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国家统筹全局发展,提出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主题。
◆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确定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的主题。(李珂艺/文 李卓/审核)
注: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