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为世界老年痴呆症宣传日,我院为了体现医务人员关爱老人的担当使命,于当日下午3点在医院康复中心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专题讲座——Alzheimer痴呆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本次讲座由我院脑三科负责人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训教授倾情奉献。
王训教授为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神经免疫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肌营养不良症等神经遗传变性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
王教授从Alzheimer痴呆历史发展、定义、流行病学、分类/分型、病因/危险因素、诊断标准、诊断步骤、鉴别诊断、药物治疗方面讲授了老年痴呆症的最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隐匿起病,进行性进展的神经退行性临床综合征,以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社会生活能力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65岁以后发病为晚发型,65岁以前发病为早发型根据是否有家族发病倾向分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及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现阶段比较公认的AD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65岁AD潜在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家族史及携带载脂蛋白E(ApoE)c4等位基因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低受教育水平、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听力下降、脑外伤、酗酒等生活行为方式与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状态、睡眠障碍、低受教育程度)等可控危险因素。
本次讲座为广大医务人员加深对老年痴呆症状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增加了最新的知识储备,提高了AD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为医务人员开展老年痴呆早期筛查提供帮助,有利于患者早发现、早干预。
(文图/科教部,审核/汪宗保)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