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法,指对于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起到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又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观点,春夏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调养,扶助正气,使阳气充足,抵抗力增强,从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到冬天自然发病减少。
二、季节变化与心的关系
心为君主之官,主宰血脉运行,《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神志,心脏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睡眠安稳。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畅是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心的阳气在夏季也最为旺盛,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心在五脏当中也归属于火,两者联系紧密,所以夏季为养心的最好季节。通过在夏季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能起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冬季发作。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在夏天病情相对平稳,这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尤其是心衰,天气寒冷时病情易加重或发病,夏季气温最高,人体阳气也最旺盛,此时激发人体的阳气,起到益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益于缓解病情。
三、哪些心血管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对于辨证为阳气亏虚、心肺气虚、心脾两虚、痰湿中阻等证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失眠、眩晕、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脂血症等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如心慌、头晕、气喘、气短、胸闷胸痛、下肢浮肿、纳差、乏力、多汗、失眠、大便稀溏、大便无力等,以及怕风、怕冷、易感冒生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冬病夏治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四、治疗时间
第一次治疗:6月21日(夏至)
第二次治疗:7月11日(初伏)
第三次治疗:7月21日(中伏)
第四次治疗:7月31日(中伏加强)
第五次治疗:8月10日(末伏)
五、预约方式
1.门诊地点: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史河路45号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门诊209诊室
2.预约电话:0551-62736552/62736538
3.预约诊疗流程:心内科诊室咨询、专家体质辨识,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并按日期至门诊治疗。
4.注意事项:敷贴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避免食用海鲜、牛羊肉及辛辣刺激食品,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如出现局部皮肤泛红瘙痒、烧灼感,即刻取下贴敷,症状重者需就医治疗。妊娠、皮肤过敏及皮肤有破损的不易贴敷。(孔令洋/文 刘永明/审核)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