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艾滋病在很多人的眼里犹如洪水猛兽,甚至谈到艾滋病,就开始颤抖。艾滋病离我们很近,可能藏在各个角落,随时可能威胁我们的生活安全;它也可以离我们很远,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以及多了解相关知识,避免接触感染艾滋病的途径。
下面由我院感染性疾病医生刘雯静来跟我们聊一聊,关于艾滋病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顾名思义,艾滋病会缓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致使人在遭受感染时得不到保护,故患者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
艾滋病可怕就可怕在——
它不仅危害大、死亡率高,还具有传染性,并且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
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很长,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经过7-10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外表上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但具有传染性。
二、艾滋病的主要三个传播方式:
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会被留在针管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2、性传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3、母婴途径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
截至2021年,全国报告艾滋病存活感染者为104.5万。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已基本阻断,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三、若感染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症状?
艾滋病的症状多种多样。
一般初期可能会有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
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发热可持续一年多,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泻便血、肝牌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
四、艾滋病如何治疗与预防呢?
目前没有根治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须终身治疗,按时按量服药,但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及时、坚持治疗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
其实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做到——
1. 安全性行为。性行为中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与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2. 不共用针头,拒绝毒品。
3.母婴阻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怀孕,哺乳过程中:服用抗病毒药物、剖腹产、避免母乳。
4.避免不安全的血液暴露。美容、文身、理发、修脚时,应选择正规商家,确保所用器械经过严格消毒
5.不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女性月经期要注意卫生。
6.注意外伤防护
7.发生高危行为后,及时使用阻断药。(2小时内效果最佳,最好能在24小时内服用,超过72小时阻断效果大幅降低)。
五、不要恐慌,这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在影剧院、商场、游冰池等场所的一般活动。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礼节性拥抱、握手、共同进餐、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公用马桶、浴缸、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等。
4.吸血昆虫、蚊子、虱子、跳蚤叮咬等不会传染艾滋病毒。
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来说,他们同样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需要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作为健康人,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宽容、理解、支持和信任的态度,不使他们因悲观绝望而对社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就要我们做到:对他们不惧怕、不恐慌、不歧视、不憎恨、不嘲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在医疗上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只要他们健康状况许可,可以照常工作、学习、不应排斥;全社会热心关怀他们,提供心理和感情的支持,增援他们与疾病作斗争,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抵抗力,动员他们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医务人员不得拒绝为他们进行治疗,还应给予他们精神关怀与安慰。
什么是“四免一关怀”?此为我国艾滋病防治最有力的政策措施之一。其中“四免”指的是:(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2)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3)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4)对艾滋病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母婴传播。“一关怀”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并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患者参加生产活动 。(刘雯静/文 张国梁/审核)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