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三月,为一年之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体也重新萌发,新陈代谢加快。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为生长之基础,养生最佳时期。
而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养生应从内、从本而言,要培养人体正气。《脾胃论》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春季肝旺,脾胃虚弱
春天阳气升发,肝脏当令,肝气较旺,依据中医五行,肝木克脾土,容易损伤脾胃,故需健养脾胃,调和肝脾。
春季多雨,慎防湿邪
春季雨水增多,细雨蒙蒙,湿衣增寒,气温乍暖还寒,寒湿淫邪增多,脾性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寒湿淫邪易伤脾胃,且湿性黏腻,缠绵难愈,难于速祛,故需调理脾胃,以抵御外邪。
故春季养生,当首调脾胃。
这些食物开胃又养胃,这个时节吃正好。
春季养生食材一——山药
说到养胃,第一时间就想到山药,山药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等成分,且还含有大量的黏蛋白、淀粉酶、游离氨基酸等物质。故具有健脾养胃,帮助消化作用,促进食欲,延年益寿等作用。
春季养生食材二——香椿
香椿,为补阳佳品,春季养生必不可少,具有健脾胃,补虚壮阳固精,补肾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
春季养生食材三——韭菜
韭菜又叫起阳草,长生韭等。李时珍称赞韭菜“乃菜中最有益者”,味辛甘、性温。能补肾益阳,健胃养肝,调和脏腑,行气活血,增进食欲,暖胃,除湿,润肠通便。其含有较多膳食纤维,进入胃肠道后能增进胃肠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故又名“洗肠草”。
春季养生食材四——大枣
《千金要方》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春天可适当多进食甜味食品,以养脾胃。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俗话说,“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B2、以及微量元素和大量的环磷酸腺苷等。
春季养生药膳——山药红枣粥
山药红枣粥具有可健脾补气、养胃和中的功效,而熬煮过的山药绵软软糯,红枣带有独特的香气,让粥更加绵绸又质感,很适宜春天食用。
材料:山药200克、红枣5枚、枸杞 2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削皮切块,将糯米、红枣、枸杞洗净后与山药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共煮,先武火煮开再转文火慢煮,至粥成时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春季调养脾胃,不仅要注意饮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减衣 下厚上薄
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多变,温差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倒春寒”。过早过快减褪厚装,易受风着寒,侵害机体。要遵守“春捂”原则,多捂腹部,因为腹部为阴经积聚所处,胃肠居住之所,受寒更易损害脾胃。适当减衣,应遵循“下厚上薄”。
适量运动 调节脾胃
身体动一动,阳气升一升,动则升阳,有助于阳气升发。春季,气温渐升,春风拂面,阳光温煦,适合户外活动,适量增加运动,四肢伸展,伸腰展腹,舒筋活血,松动关节,增加血液流动,加快新陈代谢,消耗体内过剩热量。锻炼方式以温和慢动为主,谨防剧烈运动,大汗淋淋,伤津耗气,损耗正气。
畅调情志 疏肝解郁
春季肝火易旺,好爆发脾气。从脏腑五行生克的角度,肝旺易横逆犯脾,损伤中焦脾胃,使人变得“没有胃口”。所以,春季养生强调形神皆养,应积极向上,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恼怒,保持肝气正常升发、调畅,病不生矣。(赵壮壮/文 朱冉飞/审核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