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召开专题会议启动部署,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研讨班、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及集中学习会,以高标准学好用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学纪、全面知纪、对标明纪、笃行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将党纪学习教育与常规党务活动相结合,共举办院领导党课7次、警示教育1次、读书班53次、专题辅导1次、主题党日225余次,以及党支部书记党课40余次,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切实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医院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按照“1253”的工作模式,凝练打造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党委特色品牌“曙光红·杏林暖”,印发《曙光安徽医院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方案》;坚持党管干部,规范选拔任用程序,完成四个阶段科级干部任(聘)用工作,为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印发党建项目化管理方案,将党建工作项目划分为精神文化引领项目、临床能力提升项目、护理管理优化项目三个类目,以党建项目化推进党业融合,目前已完成4个党建项目立项工作。
医院党委和基层支部分别与上海曙光医院党委及基层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将曙光医院在党的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全面引入曙光安徽医院,沪皖携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
上海曙光医院党委书记周强峰与医院党委书记聂久胜签订党委结对共建协议
已完成了地面附着物拆除、规划审批、初步设计审批、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开工、环评审批、主体工程招投标等事项。目前医疗综合楼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接近尾声,主体工程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已进场开展准备工作,将于近期全面开建。
医院项目大楼正面规划图
2024年医院业务指标稳步增长,全年出院人次同比增长5.96%,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1.48天,门诊量同比增长15.11%,中医技术使用率同比增长11.83%,开展各种填补医院空白的手术46类、共计291台。
全年开展三新技术61项,其中平移上海曙光医院“鼻内镜下高选择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浮针配合手法松解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等临床三新技术6项,开展“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肝脏脂肪定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等医技科室三新技术15项,平移中医护理适宜技术26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平移开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3、2024年累计开展三新项目129项,其中平移曙光医院项目85项。
在诸多逐渐积攒的名医口碑效应中,每周固定来院坐诊的上海曙光医院脑病科知名专家潘卫东从事渐冻症、帕金森等运动神经元疾病研究逾二十年,通过使用海盐温敷、中药熏蒸配合特殊针灸手法治疗以及“肌无力中药热敷贴”等专利配方,为近500位从江浙沪皖慕名来院就诊的渐冻症患者改善了疾病症状,把安徽机构治疗渐冻人的医学水平提升至新的阶段。上海曙光医院泌尿科徐东亮主任团队在医院先后开展了腹腔镜肾切除术、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等术式,均取得良好疗效;并且积极开展中医快速康复(CM-ERAS)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疼痛及并发症,效果显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泌尿系统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大力推动了医院泌尿外科诊疗水平的飞速发展,真正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海顶尖医疗服务提供便利。
新签订医联体6家,其中市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省域内县级医院1家,建立医联体专家库,创新医联体运营模式,扎实开展优质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纵向下沉。
张治军(左二)开展鼻腔手术
2024年,医院肝病科、推拿科及康复科凭借其卓越的医疗技术、深厚的中医底蕴与显著的疗效成果,成功获批成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高度认可了医院专科能力,有力证明医院整体中医诊疗水平。此外,医院脑病科入选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行列,彰显了脑病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体现了科室团队在复杂疾病诊疗上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
多项学科专科殊荣的获得充分展示了医院重点专科在全国中医医院中的核心竞争力,标志着医院“名科”建设工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迈上了新台阶。医院以此为契机,将继续深化中医内涵建设,推动中西医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中国医师节表彰会上为入选学科专科授牌
医院获批三项2024年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项目,立项项目数及立项经费较去年同比增长200%及80%,立项数量及立项经费均创历史新高;获批2024年度九项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及八项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
2024年专利获批3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专利获批同比增长85%。立项数、课题范围和专利数较去年有突破性进展。坚持科研引领,不断加强对高水平科研项目和高质量学术成果的激励,推进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支撑。
九项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及八项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
医院各病区共实施中医护理适宜技术25项,服务人次达到23.6万,相较去年同期增长7.6%;中医护理门诊开展23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同比增长68.90%;瞄准精准服务,增设“午间门诊”,错峰服务工作人群,确保中医特色护理工作“不打烊”“不打折扣”;同时联合蜀山区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共同完成基层护理服务工作。
医院护理专科建设工作室揭牌成立。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护理专家团队,实行“合作共建”与“院校合一”管理体制,在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等多个维度深化合作,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推动医院护理工作再上新高度。
医院护理专科建设工作室揭牌仪式
坚持引育并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引进1名高级专业技术骨干,招录32名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院内选拔4名中医学术继承人,3人入选安徽医学人才瑞金班学科建设后备人才;持续推动“人才树”(中医类别)培育工程,实施“青苗计划”、“成树计划”,开展“曙光中医新秀”与“曙光高级名中医”人才培养项目;持续推进全员轮训计划,赴上海曙光医院轮训共计148人次,赴外省或高水平医疗机构进修共计31人次。
医院揭牌成立张杰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引进张杰名中医团队,创新名中医“传帮带”与诊疗新模式,并在院内遴选4名学术继承人。
张杰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揭牌仪式
医院大力推广曙光中医药特色成果,继续举办年度中医养生文化节及膏方养生节,自行开展了3次视频号直播,线上线下双向驱动沪上中医养生方法惠及安徽百姓,促进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持续向百姓扩容。全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开设膏方门诊,推出九款曙光协定膏方,特别邀请上海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肾病科、治未病中心等“一方难求”知名专家来皖开设双休日膏方门诊,开具膏方数925料。此外,九款王牌花草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夏季养生季迅速“出圈”。
医院坚持公益性彰显公立医院责任担当,联合医联体单位开展2次“中医夜市”活动,多渠道开展义诊共50余次,辐射各社区、各企业、各市县城市单位近5200人次,让有需求的患者享受到和上海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联合媒体开展策划宣传,提升医院品牌知名度,全年组织73位专家录制或参加直播省级媒体节目109期,以短视频医疗科普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重点宣传曙光对接专家。
医院曙光膏方
医院全新的信息化系统已于9月1日起上线运行,涵盖服务、医疗、管理三大板块,包含92个子模块,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助力实现患者服务自助化、医生诊疗智能化、医院管理智慧化。新系统极大推动了医院多项便民惠民新举措,如取消预交金模式减轻了经济压力,多渠道缴费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收到了诸多良性反馈。
医院引进了国内领先水平的3.0T核磁高端、160排320层高端螺旋CT及DSA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实现了快速检查、精准诊断、规范化诊疗等多项功能,让患者享受更精准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诊疗效果,进一步满足患者多层次就诊需求,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
DSA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
关注公众号